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精选6篇)
篇1: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
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大全
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篇2: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5、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9、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1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1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13、“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1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5、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辛弃疾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20、“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21、“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5、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秋瑾《失题》)
26、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2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28、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9、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韦道安》)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3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3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3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元景安传》)
3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37、“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38、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39、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40、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疾)
4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4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4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45、“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46、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47、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4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4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与陈伯之书》)
5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5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56、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57、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
58、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5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60、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陆游)
61、“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
6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6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篇3:赵蕃诗歌忧时伤国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赵蕃诗歌,忧时伤国,爱国情怀
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中一直充满着抗战与投降、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而这种政治局势必然影响到士人的精神状态。赵蕃 (1143—1229年) , 字昌父, 一作昌甫, 号章泉, 自号晏叟。理宗绍定二年, 以直秘阁致仕, 同年卒, 年八十七岁, 谥文节。赵蕃是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五朝, 其文学活动大致始于和集中在孝宗年间, 有《章泉稿》五卷、《乾道稿》两卷和《淳熙稿》二十卷。乾道年间, 因为没有战事的干扰及宋孝宗治国有方, 所以南宋出现了“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这一时期赵蕃的创作唱和交游之作较多, 诗风大多平淡简朴。赵蕃也曾怀揣兼善天下的美好愿望, 最终还是选择辞官归隐。虽无意于官场, 但是赵蕃对社会同样给予高度的关注, 对高洁之士也表示出充分的欣赏。
一、上下求索, 忆古忧今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载:“蕃之恬淡自守, 人品本高, 宜其诗之无俗韵也。”赵蕃为人正直, 人格高尚, 重情重义, 心态豁达, 心胸宽广。宋人论诗, 取《雅》《颂》抑《风》《骚》, 乃在于不满“风刺”、“忧思”之作, 而以“吟咏情性, 宣导王泽”为其旨归, 大多是以“性情之偏”来批评屈原。然而, 这并不影响赵蕃对屈原的崇敬。《端午 (三首) 》就流露出赵蕃的爱国情愫:
谩说投诗赠汨罗, 身今且尔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 试向艾人成祝呵。
年年端午风兼雨, 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 舍南舍北鹁鸠喧。
忠言不用竟沉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 为君击节一长歌。
赵蕃之所以哀悼屈原, 和他自己的政治理想是分不开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不但体现了他上下求索的精神, 而且表明了他高洁的志向与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是屈原融进自己整个生命理想的杰作。赵蕃也曾怀美好的政治理想, 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且屡次遭受打击, 因而在《离骚》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赵蕃除了对《离骚》百读不厌外, 还用笔宣泄心中的苦闷, 抒发内心深处的感情, 《次韵晁大舅祖子应》云:“离骚皎皎在湖湘, 冀北茫茫失乘黄。徒手岂能探虎穴, 敝车安得绕羊肠。外家文律况吾祖, 有作岁时常一囊。天遣南来端有意, 要须健笔写秋光。”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和无奈, 平缓的语气中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岁月流逝、年华易老, 只有把这种情绪流于笔端, 进行排遣。赵蕃对大自然春回人间的信息那么敏感、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心存向往。他善于运用“香草美人”的意象寄托自己的高洁之志, 如“暑气侵人抵病中, 阙然求旧管城公。相逢共说山中月, 有赠忽来天末风。君向《离骚》熟兰芷, 我于《尔雅》昧鱼虫。纵令酒盏能频把, 孰若诗筒得屡通”、“白头流落离骚国, 香草虽多独嗜兰。犹恨芳时有衰歇, 要须貌取四时看”、“太史南游上会稽, 爱奇端欲助文辞。萧骚白发离骚国, 不到巴陵终欠诗”、“问君家在离骚国, 句里应含兰芷香。邂逅宜春须小住, 要期倾倒锦为囊”。赵蕃此类诗歌既有一定的气势又不失其含蓄蕴藉, 不似一般人对宋诗所持有的那种枯爆无味的印象。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高洁的志向、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以及融进自己整个生命的杰作写下《离骚》, 在端午这天自投汨罗江的举动, 都深深地震撼着赵蕃。
二、大厉名节, 铁骨诤诤
宋孝宗之后的几任皇帝统治时间不长, 朝廷内外较为混乱。赵蕃在《苦雨感叹而作》中说道:“不肯官岭海, 颇畏瘴疠虞。谁知江西山尽处, 亦有岚雾画若晡。五斗何所直, 千金不保躯。司空城旦困刀笔, 尺籍伍符愁钺鈇。吁嗟此贼蠭如, 飞烟一炬斯无余。奈何徵兵动州闾, 纷然亦复劳转输。戍栅如栉犹恐疎, 江徼一朝成塞隅。”诗人对战争深深的忧虑, 对国家兴衰关心、忧国忧家之情溢于言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 文学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内敛的态势。时代社会的变迁、人生际遇的坎坷, 使赵蕃对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其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赵蕃有一种“大厉名节, 振作士风”的自觉意识。《呈刘子后赵行之司理舅二首》其一云:“南渡凄凉六十年, 故家遗俗日萧然。不应门户端如此, 政坐吾曹欠勉旃。斗食我今悲白发, 束书今喜继青毡。乡来未识衡州士, 闾里皆推有此贤。”宋人所言之“志”, 已不仅是指“兼济之志”, 有关政治抱负或教化讽谏, “独善之义”的归隐之趣, 还指超越于出世和入世的一种道德实体、思想人格, 也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忽忽江头往一旬, 敢疏请谒恐烦人。肯敦宿昔论交旧, 更辱殷勤枉句新。已向清澌看流水, 更从高节抚霜筠。白醪煮饼留终日, 吾舅于今惊座陈”、“紫霄峰上登高节, 想见笑谈宾主间。我亦于今有遗恨, 不随巾屦上南山”, 从赵蕃的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看到一种坚贞不屈的道德情操, 淡泊却不失温暖, 悠远却倍感温情。这激励着人的品格志趣, 而行诸歌咏自然就成为一种精神载体, 体现出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刚直不阿、铁骨诤诤, 表现出正直忠义的节操。
三、理学道心, 重义重情
赵蕃长期执著于道学, 对朱熹钦佩之至, 五十岁投于朱熹门下。《朱子文集》与赵蕃尺牍六首;赵蕃与朱子往还诗及他作之称述朱子者, 二十馀首。朱子《答徐斯远书》有云:“昌父志操文词, 皆非流辈所及。且欲其刊落枝叶, 就日用间深察义理之本然, 庶几有所据依以造实地, 不但为骚人墨客而已。所以援引之者甚力。”朱熹对赵蕃的评价如此之高并非子虚乌有, 空穴来风。淳熙八年 (1181) 正月, 朱熹在南康军任上, 因天气长久干旱, 他制定了赈荒措施, 被誉为大江南北荒政第一。赵蕃有感于其他官吏常常借赈灾之机, 欺上瞒下, 大发国难之财, 连作《春雪》四首, 颂扬朱熹:
敢谓皆如此?其间盍有贤。
大江分左右, 万口说朱钱。
赵蕃在诗末自注云:朱、钱“谓南康朱熹元晦使君, 江西钱佃仲耕运使”, 充分地表现出他对朱熹的敬仰。
庆元元年 (1195) , 在韩侂胄集团的策划下, 皇帝下令禁止道学, 定理学为“伪学”, 罢斥朱熹等理学家, 对当时的许多知名人士进行清洗, 禁止朱熹等人担任官职, 参加科举。史称“庆元党禁”。当时被牵扯在内的有推荐朱熹的大臣赵汝愚。赵汝愚 (1140—1196) 字子直, 余干人, 宁宗时任右丞相。提倡理学, 推举朱熹等人, 是韩侂胄的眼中钉。宁宗这时对赵汝愚也有疑心, 便罢了赵汝愚的右丞相, 让赵汝愚以观文殿学士身份出知福州。当时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 以赵汝愚勋劳卓著, 精忠贯于天地, 先后上疏挽留, 太学生多人伏阙上书, 皆遭贬斥。赵汝愚从任相到罢相, 只有几个月时间。不久被逐, 出知福州, 又贬永州, 途经衡州时, 住在当地的郡守钱鍪府中。不巧钱鍪与赵汝愚有前隙, 对这位落魄的相爷窘辱备至, 屡加刁难, 赵汝愚乃忧愤成疾, 一夕暴死。
之后随着政治的日益严峻, 庆元三年 (1197) , 朱熹最亲密的弟子兼战友蔡元定首先在“庆元党禁”中遭难, 贬到道州。第二年, 蔡元定在远徙道州的路上抑郁而终。赵蕃作诗悼念曰:
鹃叫春林复递诗, 雁回霜月忽传悲。
兰枯蕙死迷三楚, 雨晴云昏碍九嶷。
早岁力辞公府檄, 暮年名与党人碑。
鸣呼季子延陵墓, 不待鑱辞行可知。
《诗人玉屑》卷十九评赵蕃所作谓:“当时哭诗, 推此篇为冠。”刘克庄后来对赵蕃这首诗评价甚高, “宜为一世所宗”。此诗哀婉感人, 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层的悲痛。赵蕃在当时党禁日炽、高压恐怖的政治的环境中, 尤敢于和其师朱熹一道对蔡元定的死表示哀悼, 体现了他一生所遵奉的“大节”。
四、关注民生, 心系百姓
赵蕃的诗歌中也有不少反映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的内容。其《书田中问示成父》云:“每逢田中来, 必问田中事。言者为蹙额, 听者为酸鼻。皆云水节愆, 所以陂修废。田栽未曾了, 旱势已复至。承天无可说, 有淀亦将既。早禾以日论, 晚禾尚月计。饿莩已五六, 疫死又三四。自兹傥无雨, 何以能卒岁。时成道危苦, 示尔应歔欷。”诗中写出由于干旱, 粮食没有收成, 农民忍饥挨饿的困境。
《闻桑叶贱甚感叹有作》云:“种得桑栽接始成, 剃锄长及夏时营。叶黄已说都无价, 蚕老那知转更平。自是初头放种薄, 曷能断手有丝赢。田租减放犹科校, 况此全催可后程。”农人种田不成, 栽桑而桑叶又贱的困苦。
南宋时, 人民的生活极其艰难, 要常年向金朝纳贡, 加之统治者骄奢淫逸, 生活更加困苦不堪。赵蕃此诗批判时政, 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由自己的状况想到了淮北的饥民, 对百姓的惨状深感忧虑。“早禾虽登场, 舂簸才足食。晚禾尚栖陇, 登减未可必。吏持与催符, 官趣违限责。为政本忧民, 民忧政何德。”“东街鼓坎坎, 西街鼓冬冬。市酒倚法禁, 椎牛聚群凶。差事惊父老, 狂歌走儿童。此俗苟不止, 斯民始终穷。”这些诗极言百姓的悲惨生活, 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又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向我们展示了无数家庭因贫困而家破人亡的惨景,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灵剧痛。
赵蕃关心女性的社会地位及生存方式, 描写现实的《长安行》通过东街和西街一贫一富两个女子的对比, 向我们展示了笑贫不笑娼的扭曲社会形态:“东街女儿谁家子, 有名籍籍长发市。不知身失不自回, 顾侈金珠炫罗绮。西街贫女夫何如, 年长不见行媒车。有时视倡独叹息, 从之不可翻踌躇。伤哉彼倡不自丑, 顾嘲贫女为牛后。此时贫女将何言, 嫁与不嫁悬诸天。”《长门怨》云:“只看金屋贮, 便有长门弃。始盛终当衰, 人情亦天意。”寥寥数语, 一个鲜活的弃妇形象便跃然纸上。这两首诗揭示了妇女在宋代社会的生活境遇, 不仅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人们麻木, 更对由良家妇变为娼妓的女子和遭受遗弃的妇女表现出十分的同情。
不仅如此, 赵蕃还在诗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许多普通人物的形象, 如卖菜者, “早禾未熟晚尤迟, 卖菜归来始得炊。谷者本从田户出, 未滋反取市人嗤”;蚕妇, “火蚕较早冷蚕迟, 晏饭忘眠敢叹疲。缲车响罢促机杼, 盖体到头无一丝”;耕者, “夜雨未收脚, 宿耕初起头。聊兹一日力, 慰此半年愁。长路厌策蹇, 还家思借牛。未须论旨蓄, 端尔待来牟”;牧牛者, “前者蓑而眠, 后者笠而坐, 陂长不待鞭, 草软无用莝。蚤耕蹔廑力, 午放长逸卧。薄暮翁洗犂, 儿歌互相和”。赵蕃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给予了无限的关注和同情, 生活的艰辛, 地位的悬殊, 如同生命的控诉。一首首诗就是一幅幅凝重的生活画卷, 字字是血, 句句是泪, 饱含了赵蕃忧时伤国的深情厚谊。
参考文献
[1][宋]赵蕃.淳熙稿[M].《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 1985.
[2][宋]赵蕃.章泉稿[M].《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 1985.
[3][宋]赵蕃.乾道稿[M].《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 1985.
[4][宋]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5][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集[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6][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7][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 2005.
篇4:肖邦的爱国情怀
乐乐:肖邦竟是如此爱国!我正在思考他的爱国情结。
丁丁:哦,说说看。
乐乐:你说一个人“弥留之际”要“紧紧”抓的东西是什么?
丁丁:一定是他一生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愿望!
乐乐:是呀,肖邦平生最后一个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这正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表现。
丁丁:是呀,你说得很对。你有没有注意大家为肖邦送别的过程中,肖邦的表现?
乐乐:我注意过肖邦的哭。你看肖邦告别亲人时,他没有哭;师生咏唱时,他没有哭;老师叮嘱时,他没有哭。可是,当他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时,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肖邦的哭表现出了他是一个对祖国饱含深情的人!
丁丁:其实整个送别过程中肖邦的一言未发也值得注意,你看,作者用“点了点头”“溢满”“郑重”“望了望”“登上”“疾驰而去”等词语来描写肖邦的神态、动作,揭示了他的内心活动。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不,他在强忍内心的悲愤与不舍!
乐乐:是呀,当肖邦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何等痛苦。
丁丁:从开头的“满怀悲愤”“不得不”等词语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肖邦忍痛离开祖国的悲愤心情。
乐乐:是呀,课文字里行间处处可见肖邦的爱国情怀。
篇5: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2、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3、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4、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7、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8、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9、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1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2、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13、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14、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1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7、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8、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9、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2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曲》
2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22、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7、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28、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9、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3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31、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32、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3、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34、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5、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6、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3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0、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2、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43、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44、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45、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46、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7、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8、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49、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50、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 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 爱国情怀爱国诗句
★ 爱国情怀的经典诗句
★ 经典的爱国情怀诗句
★ 爱国情怀的诗句摘抄
★ 表达爱国情怀的古句子
★ 关于爱国情怀的范文
★ 爱国情怀作文
★ 爱国情怀作文高三
篇6: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诗句
2.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3. 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5.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6.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7.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8.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9.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10.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1.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12.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13.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4.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5.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6.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7.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8.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19.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相关文章:
爱国情怀诗02-03
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02-03
爱国情怀主持词02-03
爱国情怀类作文范文02-03
关于爱国情怀的诗歌02-03
肯定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02-03
畅谈暑假生活小学作文300字02-03
赣州城市开发投资公司02-03
赣州成人高考难不难02-03
赣州市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