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层员工安全教育

关键词: 机器设备 执行者 规章 生产

企业基层员工处于生产作业活动第一线, 直接从事机器设备操作、维护, 直接接触危险、有害因素, 既是企业安全规章最主要的执行者和安全措施最重要的落实者, 也是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最直接、最主要的受害者。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 直接反映着企业安全规章和安全措施的执行、落实程度和效果, 影响着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好坏。

基层员工的安全教育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各岗位工人是企业各项制度的最终落实者, 安全管理亦不例外, 由于岗位工人直接从事各项作业, 如果其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不过硬, 会直接反映在操作上, 导致违章作业, 酿成事故。

各岗位工人应该是本岗位工艺、设备等状态情况的最知情者, 在检修时, 他们可以根据本岗位各部位的即时状态和具体情况,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随时提醒检修人员存在的危险因素, 制止不该进行的作业, 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 他们可以凭自己对本岗位情况的知情优势, 以最省时、省力、又有效的措施, 避免事态扩大, 减少损失。

各岗位工人是各种安全制度实施的有效监督者和执行者。比如, 他们对本岗位的高度责任感, 会使他们对本岗位进行的动火、入罐等作业, 验看安全票证是否齐全、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抵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从而使各种安全制度落到实处。

各基层人员有着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 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会使各项安全制度更有实际性和可操作性, 从而更加有效。

搞好基层员工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抓住工段长 (班组长) 这一关键。工段长 (班组长) 是“兵头将尾”, 是各岗位工人的代表, 是各项制度、措施落实效果好坏的关键, 基层安全教育收效如何, 与工段长 (班组长) 的安全素质有直接关系。首先要把工段长 (班组长) 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做为基层安全教育的重点和第一位的事情, 这样才能为基层安全教育打下人员基础;其次, 在实行工段 (班组) 安全工作工段长 (班组长) 负责制的基础上, 充分调动工段长 (班组长) 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把对本岗位工人的安全教育变成工段长 (班组长) 的自觉行为, 使之经常化、细致化。

在内容上要以本岗位的工艺操作上, 突出本岗位特殊性, 尤其是紧急情况处理为主。可由工段长、车间技术人员、安全技术部门共同针对各岗位的各种情况, 制定出具体的、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预案形式, 把安全融入到每个生产环节、每个职工的每个操作中, 并且要充分考虑岗位工人的文化素质, 使每位工人走出安全即为口号、形式、空洞的宣教, 与生产脱离甚至对立的误区。

在形式上要采取多样化尤其是工人的具体情况, 不拘一格, 关键是注意实效。如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等方式和活动熏陶法、情景模拟法、氛围感染法、言传身教法、自我教育法等各种新型教育方法, 提高员工参与热情和教育效果。如通过开展“我当一天安全员”、员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安全合理化建议有奖征集等活动, 既有效改善安全管理, 又促进员工自我教育。

坚持经常化。季节、气候、时段、生产任务等不同, 安全要求也不同。因此, 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持续不断的工作。开展日常安全培训教育是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形成安全习惯、更新安全理念的重要手段, 是不断巩固教育成果的有效措施, 也是一项基本要求。要认真制定教育计划, 定期不定期作出安排, 确保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不同要求、内容教育、贯彻到每个基层员工, 做到安全不离手。

坚持制度化。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明确时间、内容及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等, 加强对车间、班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规范组织、实施。如开展班前班后会、安全措施交底等形式就是进行现场安全培训、落实安全措施的有效方法, 体现了制度化。坚持制度化也是实现经常化的保证。

加强监督管理。分车间、厂两级检查, 结合工段自查, 安全职能部门随时检查。除检查安全教育台帐、记录、试卷外, 重点放在操作上, 如针对本岗位特点, 随机提出工艺、设备、操作、异常情况、事故处理与救护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让岗位工人实际或模拟操作, 现场指出不足和讨论, 把监督检查当成一项轻松、实在、工人喜闻乐见、能使人有收获的实效行为, 切忌走过场。检查本身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个考验和提高, 从而也可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总之, 基层安全教育要突出“实”和“细”字, 最终目的使安全在每位职工心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由有意识地遵章作业变成下意识地遵章作业, 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事故的滋生地, 真正起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乡镇基层领导安全职责 下一篇: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