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三百篇

关键词:

经典诵读三百篇(精选5篇)

篇1:经典诵读三百篇

五下《经典诵读三百篇》复习题

1.“蜂蝶纷纷过墙去。” 横线上所填诗句是()A、依旧烟笼十里堤 B、雨后全无叶底花 C、却疑春色在邻家 D、夜深还过女墙来 2.“,绿柳才黄半未匀。” 横线上所填诗句是()A、草树知春不久归 B、诗家清景在新春 C、若待上林花似锦 D、百般红紫斗芳菲 3.“江雨霏霏江草齐。” 横线上所填诗句是()A、无情最是台城柳 B、雨前初见花间蕊 C、依旧烟笼十里堤 D、六朝如梦鸟空啼 4.“,疑是经冬雪未销。”

A、不知近水花先发 B、迥临村路傍溪桥 C、独出门前望野田 D、虫声新透绿窗纱 5.“蜂蝶纷纷过墙去”中“蜂蝶”是:()A、一种蝴蝶 B、蜜蜂和蝴蝶 C、一种蜜蜂 D、一种昆虫 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中“阑干”解释为:()A、横斜的样子 B、栏杆 C、倾斜的样子 D、歪斜的样子 7.“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中“桃花雨”指:()A、将桃花比作雨 B、结桃子时下的雨 C、将雨比作桃花 D、春雨 8.“溪居即事”中“溪居”指:()A、溪边村舍 B、小溪边 C、在溪边居住 D、在溪边钓鱼

9.“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石头城》和《台城》这两首诗的“城”分别在:()A、洛阳、南京 B、南京、扬州 C、都在南京 D、南京、西安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王谢”指的是:

A、一户人家 B、一个人的名字 C、王导、谢安 D、乌衣巷 13.哪一句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A、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B、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C、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D、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4.哪一句不是描写夜色的诗句()

A、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B、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D、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15.哪一句描写的是夏天的雨()

A、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B、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D、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16.“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这句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张谓 C、刘方平D、白居易

17.“,潮打空城寂寞回。” 横线上所填诗句是()A、山围故国周遭在 B、百般红紫斗芳菲 C、夜深还过女墙来 D、迥临村路傍溪桥 18.“手种堂前垂柳。” 横线上所填句子是()A、尊前看取衰翁 B、别来几度春风 C、山色有无中 D、行乐直须年少 19.“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写的是:()A、平山堂 B、五亭桥 C、石头城 D、繁华的街市 20.“头头空洞过云桡”中“云桡”指:()A、云朵 B、小船 C、月亮 D、扬州

21.“,律吕调阳。”(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秋收冬藏 B、金生丽水 C、闰余成岁 D、宇宙洪荒

22.“,鸟官人皇。”(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玉出昆冈 B、龙师火帝 C、寒来暑往 D、始制文字

23.“,臣伏戎羌。”(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爱育黎首 B、垂拱平章 C、金生丽水 D、龙师火帝

24.“,白驹食场。”(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四大五常 B、宇宙洪荒 C、鸣凤在竹 D、爱育黎首

25.“遐迩一体。”(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垂拱平章 B、始制文字 C、率宾归王 D、宇宙洪荒

26.“化被草木。”(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龙师火帝 B、爱育黎首 C、寒来暑往 D、赖及万方

27.“剑号巨阙。”(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露结为霜 B、珠称夜光 C、玉出昆冈 D、果珍李柰 28.“恭惟鞠养。”(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盖此身发 B、四大五常 C、岂敢毁伤 D、赖及万方 29.“,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线上应填()A、路漫漫其修远兮 B、有志不在年高 C、君子之学必日新 30.“,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的作者是()A、文天祥 B、屈原 C、老子 D、苏轼

31.“,岂因祸福避趋之。”横线上应填()A、安得广厦千万间 B、三千越甲可吞吴 C、苟利国家生死以 32.“,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谁说的()A、顾炎武 B、范仲淹 C、林则徐 D、诸葛亮 33.下列哪句话不是文天祥说的?()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3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名言是有关()A、创新 B、合作 C、爱国 D、励志

3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告诉我们()A、要创新 B、要学会合作 C、要爱国 D、要有气节 36.“有志不在年高。”横线上应填()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路漫漫其修远兮 C、无志空长百岁 37.“出淤泥而不染。”横线上应填()A、要留清白在人间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8.小李办事很教条,不知道灵活创新,你会用哪句名言来告诫他?()A、,吾将上下而求索。B、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C、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附答案:

1C

2B

3D

4A

5B

6A

7D

8A

9C

10A

11C

12C

13C

14D

15C

16D

17A

18B

19B

20B

21C

22B

23A

24C

25C

26D

27B

28C

29A

30B

31C

32C

33B

34C

35D

36C

37B

篇2:经典诵读三百篇

各位老师:

最近有老师询问期末考试关于《经典诵读三百篇》考查问题,现一并答复:

1.一至六年级,各年级背诵各年级的篇目,今年不“滚雪球”。(明年就要“滚雪球”了)

2.《经典诵读三百篇》中的现代诗歌,与县《每周一诗》同样要求:只要求诵读,能背则更好。

3.鉴于《经典诵读三百篇》中长诗难文较多,现将下列诗文也列入诵读范围(一定要读,只是不要求背诵):

三年级

《题扬州禅智寺》《琼花(节选)》

《文游台》、《红桥秋禊词,同闵莲峰、王载扬、齐次风作》。

《百家姓》(古代也只是作为识字教材)。

四年级

宋词五首《虞美人 南唐李煜》《苏幕遮 宋范仲淹》《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如梦令 李清照》《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五年级

1.满江红·写怀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诗经》

3.《论语》第五篇(其他要背诵)

六年级

1.《春江花月夜》、《短歌行》

2.古代寓言

篇3:经典诵读三百篇

一、诵读的前提,激发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诗词的由来都是有着一定的背景,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就可以从故事入手,给学生讲清诗词的由来, 这样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这首诗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先从课前谈话入手:你们在课余时间钓过鱼吗?你们知道钓鱼需要什么条件吗?对于如今的小学生来说,多数都没有钓鱼的亲身经历, 因此,也就无从谈起。在学生沉默的时候, 教师再以讲故事的口吻说道:“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他钓鱼的时候,有个过路人向他问路,可是,他只是摆摆手,不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儿垂钓》,读完以后, 你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回答别人的问话了,你们想知道吗?在这里,在教师故事的引领下,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为提高诵读效果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 作为毛泽东诗词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在教学时,我发现班里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抑扬顿挫,声音极有磁性。在教学时,我就让这位学生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在榜样的带领下,其他学生的诵读兴趣也自然被激发起来,他们跟着这位同学低低地、有节奏地读了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片诵读的浓厚气氛,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二、诵读的关键,加强指导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要想让学生达到有感情诵读的目标, 教师就要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诵读水平的目标。 对小学生来说,诵读的关键就在于先把古诗词读通、读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有感情诵读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中难以读准的生字较多,因此,在诵读之前,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读准字音和诗句内容上,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做好正音工作。比如“宿”“疏疏”“径”“寻”等字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读通句子。如此一来,只有读准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诗,才能为学生的高效诵读奠定基础。

诗词诵读同时也很讲究的就是抑扬顿挫,读出节奏。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为了帮助学生诵读,教师要让学生按照七言诗的停顿要求先划出节奏符号。 “远上 寒山 石径斜,白云 生处 有人家。……”在学生划分出节奏符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这种节拍抑扬顿挫地读,为了使学生的诵读更有感情,教师还可以借助画面,放飞想象,通过摇头晃脑地读、不求甚解地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就这样,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跟着节奏走,跟着感觉走,时间长了,学生定会读得越来越入味,越来越有感情。

三、诵读的根本,读出美感

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中,开展诵读活动的根本是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也就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喜悦以及心灵上的满足。作为入选语文教材的诗词,大都具有画面感和情谊感强的特点,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赏析,品味中感受到语言美呢?我主要引导学生就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品味。 在学生读完全诗以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句诗写的美,有学生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话写得太好了,有学生认为作者题目《游园不值》中的 “值“字用得好,在语言品味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在反复朗读品味中,读出了诗词的美,这种美只沁学生心脾,起到了“诵读有度,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经典诗词常常富于画面感、情境美。 这些画面情境或是浓缩的场景,或是自然的景观,或是简短的故事,就构成了一首精美的诗词。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 在学生诵读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一段给人以孤寂、凄凉、寒冷的音乐,然后,让学生配乐诵读,当音乐声响起,配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词,学生的头脑中自然浮现出了一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独自在江面上钓鱼”的画面, 这样一来,情景、人、环境气氛,高度合一, 在有感情诵读中,学生仿佛真正走进了诗词深处,走进了作者内心,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岁月。

篇4:经典诵读诵读经典

很hěn高ɡāo兴xìnɡ能nénɡ有yǒu这zhè样yànɡ一yí个ɡè机jī会huì,将jiānɡ我wǒ们men学xué校xiào多duō年nián来lái读dú书shū的de剪jiǎn影yǐnɡ浓nónɡ缩suō在zài这zhè方fānɡ平pínɡ台tái上shɑnɡ。我wǒ们men生shēnɡ活huó在zài校xiào园yuán中zhōnɡ如rú同tónɡ在zài书shū海hǎi漫màn步bù一yì般bān,同tónɡ学xué们men平pínɡ均jūn每měi人rén每měi年nián读dú书shū七qī八bā本běn,低dī年nián级jí主zhǔ要yào以yǐ背bèi诵sònɡ古ɡǔ诗shī、《三sān字zì经jīnɡ》《弟dì子zǐ规ɡuī》的de方fānɡ式shì进jìn行xínɡ。我wǒ们men春chūn读dú书shū,秋qiū读dú书shū,四sì季jì的de轮lún回huí中zhōnɡ,我wǒ们men将jiānɡ缕lǚ缕lǚ书shū香xiānɡ弥mí漫màn了le校xiào园yuán的de每měi一yí个ɡè角jiǎo落luò。在zài日rì月yuè的de更ɡènɡ迭dié里lǐ,我wǒ们men将jiānɡ心xīn随suí书shū动dònɡ,快kuài乐lè成chénɡ长zhǎnɡ!

nlc202309031227

篇5:哲理故事三百篇读后感之五十九

东宁县绥阳镇中学宋兆庆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 雪松。这一奇异景色之谜,许多人不知所以,然而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夫妇。

那是199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否则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且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它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少顷,两人突然明白了什么,拥抱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积累着终将让我们难以承受。这时候,我们需要象雪松那样弯下身来。释下重负,才能够重新挺立,避免压断的结局。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我的感受:先看一个故事,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X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

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但是一年以后,在进行工程验收时,市X的权威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并要求莱伊恩一定要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对自己的设计很有自信,因此他非常苦恼:坚持自己的主张吧,他们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违自己做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但它们并未与天花板连接,只不过是装装样子,糊弄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作为一个建筑师,莱伊恩也许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这个故事里的莱伊恩与哲理故事中的雪松,寓意着同样的人生道理。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真的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是为了更好、更坚定的站立;弯曲也不是毁灭,而是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为了生命那张能笑到最后的灿烂的脸。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三十六计读后感读书感想 下一篇: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